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《括号里的日本人》书评
 
在《菊与刀》之前,世界上有没有日本人?在日本作家橘玲看来,答案是否定的。
 
橘玲本是日本畅销小说作家,却因屡屡为“什么是日本人”而困扰,遂写下新作《括号里的日本人》为自己和大众解惑。本书从一开始,作者就否定了《菊与刀》的观点,认为日本人与美国人其实没什么不同。所谓日本人的特殊性,不过是舶来品。
 
回到1944年,美国人类学家鲁思・本尼迪克特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受美国战时情报局海外情报部的委托,分析日本社会及日本人。在此之前,本尼迪克特对日本几乎一无所知,她凭借对美籍日本人的采访、观看日本电影和阅读与日本相关的书籍来做研究,1946年研究成果出版,即著名的《菊与刀》。
 
《菊与刀》之后,研究日本人的著作数目庞大,分析方法各不相同,论点和结论也五花八门,但每本书都在谈“日本人的特殊性”。但迄今为止,《菊与刀》仍然是分析日本国民性的经典著作。它不仅在美国大卖,在日本都有十几个译本。日本人争相购买,想看看“到底什么是日本人”。本尼迪克特提出的“菊”与“刀”理论框架是如何强大,以至于连日本学者对本民族的研究都逃不开它的阴影。而橘玲认为,日本人对本国人的研究已经被本尼迪克特带入误区,日本文化论已成为“大众的消费对象”。他认为,本尼迪克特抱着寻求美日国民的相异点出发,忽视了两国人的相似之处,这种选择性的研究能否成立,值得怀疑。因此,在《括号里的日本人》一书中,橘玲用人类学、统计学和现代政治学的方法试图告诉读者:日本人和美国人没什么差别。
 
橘玲并没有逐一反驳本尼迪克特的论点,而是拿出了新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。比如,普遍的观点认为日本人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,并愿意为国家献身。橘玲引用了“世界价值观调查”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反驳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“世界价值观调查”的相关人员在80多个国家对国民价值观进行了调查,在一项为“为了国家你会积极参战吗?”的调查中,包括塞浦路斯、瑞典、芬兰和中国在内的受访者,支持率均在75%以上,而非常意外的是,日本只有15%的人愿意为祖国而战——是所有受访者中比率最低的。
 
在另一项“你为身为XX国民感到自豪吗?”,日本人回答“非常自豪”的比率也位列最末,只有57.4%,而中国是78.9%。还有一项值得玩味的调查——“权威或权力应受到极大的尊重吗?”,持肯定态度的中国人比率为43.4%,而日本人仅为3.2%。
 
这些都与普遍的观点大相径庭,不过,也有人反驳,这不过是二战后,日本人因战败而受到的和平教育的结果。但橘玲认为,如果日本人的价值观如此容易被改变,那究竟有没有真正所谓的国民性呢?
 
他以常见的“国民性”举例:为什么在日本人生活中,无时不在微笑并显得小心翼翼?为什么日本企业要施行终身聘用制,长尊幼卑等级森严?橘玲以泰国为比较——泰国曾施行过“萨克迪纳”制度,即根据拥有的田地(计量单位为:赖)将人划分成不同的阶级:奴隶5赖、农民25赖、官吏400赖、皇太子10万赖,国王则拥有所有土地。这种层级制度与日本江户时代俸禄相同,虽被废除,但深深影响了泰国的社会结构。每个人都具有与自己身份相当的场所,不能所非分之想。于是在现在,泰国人面对长辈、上司、下属和朋友,所表现得不同态度与自我抑制就显得关键,与日本人非常相似。泰国也被称为”微笑的国度”,他们脸上的微笑代表着希望合服对方的要求;不给对方添麻烦;为不使对方不愉快,抑制自己的愤怒等等。这也与日本人相似。
 
橘玲回溯人类社会的起源,从各大洲的地理环境做纵向比较。亚洲的农耕文明在形成之初便决定了日本人的习性。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同,它是个无法退出的封闭社会。大多数人想要生活在一起,必须固定各自在社会中的身份。于是,这种“身份制”得以产生。人的身份被确定后,既有各式各样的规则和禁忌。人们一旦打破禁忌,则会被驱逐或收到裁制,从社会关系中被分离。被西方人所称道的日本文化中的“耻”、“和”、“表和里”等,都只是亚洲农耕社会的各种特征。日本的社会文化、习俗和行为习惯,实际上是亚洲世界中极其普遍的东西。
 
可惜的是,在这本书里,橘玲只是回溯人类社会的发展,将各类学科的知识重新梳理,找出能够证明“日本人并不特殊”的证据。他没能在《菊与刀》的框架之内反驳其谬错。书中篇幅众多,但多在引用,甚至摘录各类学科的研究结果,未能自成体系。但些瑕疵并不能掩盖作者观点的光芒。毕竟,日本人的被称为特殊的民族如此之久,总要有个小男孩站出来说,看,其实日本人也并不特别。
 
 
原刊于《壹读》杂志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苏更生

苏更生

13篇文章 9年前更新

书评人,媒体人,业余也写专栏。

文章